武夷宫景区

   武夷宫位于一曲溪畔,大王峰下,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观,又名天宝殿、冲佑观、万年宫等,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朱熹等都曾主管过武夷宫。武夷宫现已演化为地名。主要景观有武夷山博物馆、三清殿、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换骨岩、三姑石、宋街、朱熹纪念馆、柳永纪念馆等,是集自然景观、园林建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景区。
   据宋祝穆《武夷山记》载,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十三仙人,在宴仙坛上张幔为亭,结彩为屋,大宴乡人。应招而来的男女二千多人,循虹桥鱼贯而上,幔亭、彩屋铺着红云菌、紫霞褥,金宇缀花,馨香氤氲;鼓乐齐鸣,歌声嘹亮;席间食品全非人间所有。后来就把这个宴会叫幔亭招宴。现今,武夷山庄根据这一传说还制作了一席现代幔亭招宴可供游客享用。南宋辛弃疾有诗道:山上风吹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仿宋古街
   位于武夷宫景区外侧九曲溪筏游的终点登岸处附近。宋街长300余米,南北向布局有博物馆、武夷宫、玉皇阁、彭祖山房、五铢钱庄、乡土寨、合家欢、岩顶香、碧丹蛇苑等建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漫步其间,诗情画意,鸟语花香。地方风物,琳琅满目。武夷山博物馆有武夷山历史名人塑像,历史图片与文字解说,出土文物等,形象地讲述武夷山先民开辟武夷胜景的故事,其中有距今3840年的古越族“船棺”和古汉城遗址挖掘出来的部分文物。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武夷宫鼎盛于宋朝,从北宋乾兴(1022)至熙宁末年(1077)的50多年间,历任皇帝先后遣使至武夷山降香投送金龙玉简,多达20次。当时,醮场连绵,磬钹动地,香客络绎,游人如织,市衢贸易日趋繁荣,街巷建设也呈宋朝特色,历元、明两代而不衰,后颓败于清朝,兵燹于民国初年。1987年起陆续动工修复,由东南大学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总创意,古街建筑群包括茶观、古戏亭、彭祖山房、乡土寨、飞云桥、戈壁艺术馆、根雕城、武夷山博物馆等,建筑风格古朴、简洁,着力体现宋朝的建筑风格与武夷山的地方民居特色。中国工程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傅熹年于1997年5月参观后评价道:“这条仿宋古街设计和建设很成功,也体现出了设计者过人的胆魄和眼光,特别是那些保留下来的老树与新建筑和环境的结合如此巧妙,浑然一体,非常好,这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各类仿古街所不可比拟的。”宋街出口处立有碑坊一座,上书“宋街”。  
 
朱熹纪念馆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在武夷山生活、从师、讲学、著述长达50年。在他的一生中著作有《四书集注》等70余部460多卷,创办书院27所,门生数千人。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为纪念朱熹,同时也为了便于学者和游客研究、了解朱熹和理学,在幔亭峰下建有一所朱熹纪念馆。馆内有朱熹塑像、楹联、匾额,生平介绍图像照片及文字共17部分。还有一部分朱熹手迹和著作。
    有诗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柳永纪念馆: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宫,为纪念宋代著名词人柳永而设立的。柳永(987—1053年)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因在柳姓同辈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少有俊才,为人风雅,少年时曾有“金鹅峰下一枝笔”之称。他生于北宋前期的太平盛世,受家乡武夷洞天仙人灵气的影响,意气豪放,倜傥不羁,柳永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如意,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参加贡院考试时,因一首《鹤冲天》词铸大错,给之后连续5次科场考试留下祸根,第五次虽得到贡院之榜,却被仁宗批为“且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未被录用。到了宋景佑元年(1034年),才被赐为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由于一生历尽坎坷,身处逆境,因而把自己人生的无奈,当做茶余笑料,酒后戏言,并以写词的方式尽情地表达出来。他的词多反映下层社会生活,不仅“市井之人悦之”,而且被称为“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笑在青楼,醉在街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正是对一代词人柳永的生动写照。
   1990年10月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而创设。因朱熹曾于47岁至49岁在冲佑观任祠官(主管),所以把纪念馆设在冲佑观法堂。大殿正中为朱熹坐式铜像,儒服长髯,意态蔼然。轻拈书卷,侃侃论教。坐像两侧侍立着朱门四大弟子蔡元定、陈淳、真德秀的站式全身铜像。殿内陈设历朝颁定的科举圭臬课本---朱熹著作、朱子年谱、朱氏族谱、朱熹的手稿墨宝、海外研究朱子学的书刊等实物以及清康熙皇帝御赐给朱熹的殿外大门匾曰:学达性天。楹柱悬有学术界著名人士赠予的多幅对联。两廊长期陈列朱熹生平和身后教泽远播海内外盛况的展览,还陈设着朱熹撰并手书的“刘公(子羽)神道碑”以及“四季读书诗”诗碑等。天井内有两棵朱熹当年任冲佑观主管时手植的桂树,当今称为宋桂。金秋季节,香飘宫观内外,倍增武夷芬芳。纪念馆大门悬挂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书法家方毅题写的馆牌,大书:“朱熹纪念馆”。
 
柳永纪念馆
   位于一曲尽处的北岸。是一座三层楼阁式的建筑,馆前草坪上矗立着柳永的全身铜像。塑像遥对幔亭峰和大王峰,似在行吟他赞颂“幔亭招宴”等神仙传说的游仙词《巫山一段云》。李锐题写馆额,照壁高悬毛泽东书写的巨幅柳永佳词《望海潮》。内设生平馆、柳词书画馆、《巫山一段云》词意画之馆和《煮海歌》词意画之馆。纪念馆后面的一小畦翠竹林濒临九曲溪,为游客品茗、吟诗的休闲之处。
 
彰杨石幢
   为怀念已故建筑学家、武夷山整体建设的总设计师杨廷宝而建。杨享盛誉于中国建筑界,素有“北梁(思成)南杨”之称。为彰扬他生前献身于武夷山建筑事业的功绩,景区管委会在距宋街入口不远的碧丹酒家院落,建立石幢以追思杨廷宝。杨廷宝的部分骨灰就葬在石幢下。
 
武夷宫门楼
   位于冲佑观法堂的东侧,原址为冲佑观的侧门。门楼为宋代城楼式的两层建筑。主楼正中额刻宋体“武夷宫”三字,展示北宋朝代冲佑观进入鼎盛时期的风貌,两侧的望楼为三层构筑。门楼面对景区公路干线---南武线。镌着“武夷宫”的门楼即成为本景区的标志性景点。2001年4月,武夷山国家风景区管委会在门楼前竖立了标志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的巨型镌石。
 
同亭湖
   原来位于会真观左幔亭峰下,湖面不与九曲溪相通。湖畔旧有石崖,崖上刻文曰:“大唐天宝七载,岁在戊子(748)七月,封名山大川,登仕郎颜行之记。”后湖陷,刻石坠于水中,遂不复可寻。
 
冲佑观
   位于连接正殿至山门的南北中轴线上的两侧。东侧为东廊,西侧为西廊。两廊外分别建有持正院、宾云院、中和院、存正院、正善院、清隐院、桔隐堂以及社仓、举子仓(为保障育婴而设立的备粟济穷的粮仓)。这些冲佑观的符属建筑簇拥着主建筑三清殿,犹如众星拱月,装点着碧水丹山更绚丽多彩,惜均已废圮。
 
仙足迹
   位于龙井之侧的草坪上,为巨足型的草洼。民间传说曾有仙人到此享祀,留下巨足印痕,故名。
 
龙 井
   共有两口,一在观门之前的左端,内井为方形;一在观门之前的右端,内井为圆形。都是生成的石泉,用以烹茶,色味俱全。旧山志记载云:岁旱时取以祷雨,辄有效应。
 
方 池
   在宾云亭左,不溢不涸。
 
宾云亭
   位于三清殿后。仰视幔亭峰,则若近在咫尺,就像在其峰麓。幔亭峰上有汉祀坛,为汉武帝至成帝年间遣使祭祀武夷君之处,加上又有十三仙约请乡民的“幔亭招宴”神话传说,致使此亭培增情趣。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曾任崇安县的清代县令陆廷灿题诗曰:“洞天原不远,宫阙幔亭边。追遥二千载,缥缈十三仙。肃拜瑶坛上,疑闻奏管弦。”已废圮。
 
武夷宫
   坐落于九曲溪终点平畴之处,面向第一曲。宋代武夷冲佑观的山门是一座牌坊,额为“渐入佳境”。牌坊背面的东向为名儒游酢的裔孙游九言手书“武夷山”三个大字。头门称“洞天门”,额为“升真元化洞天”。二门之内为一口长方形的露天水池,水池正中架设石桥,名为望仙桥。过桥即为二门。冲佑观的主建筑三清殿前面的三道门组成了深邃宽广的檐廊式的朝圣通道。门楼和水池、石桥现已无存。山门已于1984年重建,石碑坊的正面和背面的匾额均为篆书“渐入佳境”,正面为两副楹联,其一曰:“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背面为一副脍炙人口的长联,着墨于咏颂武夷山水及奇禽异兽的和谐之美。(长联见《文化·艺文》)。原头门到二门的长通道的两侧现均各建造亭子一座,亭内安放诗碑,左侧为武夷山籍词人柳永撰写的《巫山一段云·咏武夷》,右侧为曾任武夷冲佑观提举的辛弃疾所写的七绝《咏幔亭》,两亭之畔绿草茵茵,花卉璀璨,是武夷宫景区的理想休憩之地。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负责声明
  • ABOUT US
  • 环球导航网(worldtravelling) 版权所有